半导体的传承和发展(一)
信息采集:http://www.tphte.com/ 发布时间:2020-12-15 点击:载入中...
众所周知,在第一次蒸汽革命,第二次电气革命后,大家都认为第三次革命是信息革命,而半导体的发展优势信息化的基础。源于信息技术的需要,半导体物理,材料等的发展显得自然而然。所以,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半导体的前世今生。
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,美国贝尔实验室成了固体物理组,1947年巴丁和布拉顿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锗点接触型三极管,具有电流放大作用,这揭开了晶体管大发展的序幕。1948年1月,肖克莱研究了另一种面结型晶体管,是平面状的,可以通过一些平面工艺进行大规模生产,晶体管的优越性才广为人知,捉奸取代了真空电子管。因为晶体管的发明,巴丁,布拉顿和肖克莱共同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。而半导体晶体管的第一个应用公司索尼公司,也因此大赚一笔。
1958年9月,基尔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振荡器,命名为小型化电子电路。1959年2月,诺伊斯在霍尔提出的平面晶体管方法的基础上将金或铝蒸发,从而制成集成电路,命名为“半导体器件与引线结构”,集成电路走上了大规模发展的新时期。
后又因人造卫星的需要,太阳能电池被发明,因半导体发光管和激光器与太阳能电池相反的工作原理,因而在太阳能电池被发明后不久,半导体发光管和激光器也随之出现。而最后分子外延技术的出现,更是极大促进了双异质结激光器的研究进程。
*文章仅为个人观点,不作为技术参考。具体操作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。
*文章内容及图片均来自今日半导体,侵权请告知删除!
真萍科技作为专业的设备制造厂商,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您需要的满意产品,有需求的客户详情请咨询400-608-2908或搜索真萍科技了解更多信息。